魔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成为上海的别称之一,被称作“魔都”是由于它具有世界其它城市所没有的“魔性”,这种“魔性”使上海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兼容”的都市。
提起上海,大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都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其实这些高楼大厦间总有一些熟悉的“老上海”味道:梧桐树、小洋房、弄堂 ,我们这次的行程就是来体验旧时光的老上海。
外白渡桥
![](/UploadFile/WebPic/201804/20180417081600956.jpeg)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在普通人眼中,外白渡桥始终硬朗,每天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熟视无睹。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上海外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1fd13dff69fd498b8643f559a6e27cc0.jpeg)
老场坊原来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药厂在上海虹口区沙泾路正式建成。
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匠心独运。流畅的生产工艺,精密的房屋结构,卓越的建筑设计,可谓开一先河。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
老正兴菜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4d34db0dba1545e58280d14ff6607ee8.jpeg)
老正兴菜馆始创于同治元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上海最负盛名的经营“上海本帮菜”风味的菜馆之一。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
招牌菜:红烧荷包翅,虾子大乌参,油爆河虾
地址: 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 福州路556号近浙江中路东南角
愚园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f151f7dc9f914fe7a14decf54038687e.jpeg)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愚园路,上海西区一条著名马路。这条马路并不宽阔,但却也不短,从最东端的静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园附近。
愚园路其实有四段,从1860年筑“军路”开始算起,到1918年拓路完成,经历了58年才成型。弄堂构造很奇特,弄堂看似有四五条支道,但在末端却有一条暗道,通过暗道又能到达一个新的主弄堂,这样的设计据说是为了逃生,可谓是特务迷城。
武康大楼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232ff1ec6de84e7884c78341e8cb0bf3.jpeg)
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武康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坐在路边咖啡店的露天餐桌上,喝杯咖啡、晒晒太阳,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
绍兴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3b1df3ac2328442d80dfe4aed6d431f0.jpeg)
绍兴路被称为上海最有书香气息的一条路,环境雅致并且安静,短短的路上都是书香,有很多家出版社和雅致的咖啡店。
一踏入绍兴路上,周遭的车水马龙嘈杂之声就会立刻烟消云散。五百米不到的马路上,处处透露着安静文艺的氛围,绍兴路确实是一条非常有名的路,有名是因为这里弥漫着的浓浓的书香气,这种书香气可是大有来头。
步高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9e762ee59343431eaf6e20c755886913.jpeg)
步高里位于卢湾区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交界处,为典型的旧式里弄住宅群,78幢砖木结构二层石库门建筑,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
在这里可以看到旧时光划过的痕迹。弄堂口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曾居住在此,他的故居位于步高里52号。另外这里也是胡怀琛、张辰伯、平海澜等名人的曾住地,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乐平旧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f529875ea03341a59e922cb1dd0816e7.jpeg)
位于五原路288弄3号的张乐平故居,是一幢2层小洋房。
1950年6月起,张乐平在这里住了42年,其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国画、年画、速写和彩墨画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其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作品便是三毛,弄堂内的墙壁上也都是三毛的漫画形象,引人注目的四格漫画一路呈现着经典。
一层展陈了张乐平先生的作品手稿;二层则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乐平住时的原貌,有画室,主卧,子女房等。